您好,欢迎进入温州能辉不锈钢管厂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0577-86980620

不锈钢管的诞生与实用化概述

发布时间: 2013-05-31 浏览次数:0
不锈钢管的诞生与实用化概述
 
    在20世纪初,由于理论的进展和工业发展的需要,几乎在同时好几个国家都研制成功了不锈钢管。
    1913年H . Brearley在研制舰载炮炮筒用钢时发明了可硬化的不锈钢管,并发表了题为《耐蚀性取决于热处理和合金成分范围》的论文。从此可硬化的铁一铬一碳合金作为实用性的不锈钢管而诞生了,这就是具有淬硬性的那一系列被称为“马氏体类不锈钢管”的不锈钢管。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钢的成分范围是:
                            [C]<0.70%,[Cr]=9~16%。
其中0.35%C,13%C:的钢主要用于制作刀具,即现在的3Cr13 C AISI 420 )钢。
    1911年C . Danisizer,在从事电阻丝研究时研制了一种铬含量同Brearley钢才公司,但碳含量较低并具有极低硬度的材料。1914年,他提出钢的成分范围应为:0.07~0.15 % C>14~16% Cr。这是一种低碳铁素体Cr13系不锈钢管,其成分与目前的1Cr13相似。
    1924年F . M . Beeket研制了一种含铬量更高(含25~27 % Cr)的不锈钢管,相当于目前的铁素体不锈耐酸钢(AISI 446 ) 。
    在此同时,与铬一铁系不锈钢管组织完全不同的铁一铬一镍系不锈钢管也得到了发展。    1909~1912年,E . Maure:和B . Straus*在研究热电偶保护套管用钢时,对高铬钢及铬一镍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在1912年将耐蚀性很高的铬一镍不锈钢管商品化。他们将高铬的马氏体系不锈钢管命名为“V1M">而将奥氏体系的命名为“V2A",后者一就是今天的18-8型不锈钢管的雏型,当时它的成分范围是:0.25%C>20%C:和7%Ni。后来通过对V2A钢的耐蚀性、加工性和机械性能不断进行研究,使之发展成为现在的1Cr18Ni9,1Cr18Ni9Ti钢(AISI 302, 304)。
    1910~1914年,作为现代不锈钢管基础的1 Cr13~4Cr13 , Cr17~Cr28 , 18一8等马氏体、铁素体和奥氏体不锈钢管都先后问世,可以说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研究,人类终于找到了具有工业实用性的不锈钢管雏型。从此以后,不锈钢管的研究只是在腐蚀理论方面不断深入,并按日益增多的使用要求,对成分作了适当调整,从而又发展了不少新的钢种;但从总体来说,并没有越出20世纪初就已确定的这几个大的范畴。因此可以认为,不锈钢管诞生于1910~1914年,而这以后的70年,只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